•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索 引 号: 00817774-0/2022-04913 分类: 规划计划;工作计划   
发布机构: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1年03月17日
名  称: 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的报告
文  号: 主 题 词:


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的报告

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

“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的报告

2020年10月16日

 

市政府研究室:

根据市政府通知要求,我委由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

导具体抓,组织专班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评估。同时聘请国际知名机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为我委编制海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我市“十四五”编制规划发展思路。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市卫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不断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发展涵盖卫生、医疗、康复、养老、药品、保险在内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推进健康海口建设。  

一、目标进展情况及成效

(一)构建广覆盖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1.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全市镇卫生院、村卫生室2016年投入579万元为配备常用和急需的医疗设备2017年中央补助380万元用于加强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另外,投入160万用于改善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和医疗服务设施2018年我市共有26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个,农场医院3个,村卫生室235个)标准化建设项目列入海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2019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并配套建设周转房1157套,省、市、区共投入约6.9亿元。

2.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开展对2018年“三医联动”综合改革中期评估。对海口市“三医联动”综合改革中期实施情况开展了现场评估。目前评估报告已形成并提交委务会,待委务会审议。二是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全市省、市两级公立医院及部队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实现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全覆盖,并实施同城同价的医疗服务价格。截止2019年12月底,市区属6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药品收入12030.85万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收入6693.64万元,财政投入补助1978.02万元,群众减少医药费用(让利百姓)5337.21万元。三是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控制医疗费用,对医疗费用相关数据实时动态监测,而且定期通报。截止2019年12月底,市区属6家公立医院医疗总费用增幅平均7.97%(符合国家规定10%以内的目标要求);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平均29.86%(控制在国家30%左右的目标要求);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平均16.39元(控制在国家20元以下的指标要求)。四是专科联盟加速发展。骨科与糖尿病专科联盟进一步深化,以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作为海南省糖尿病专科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共与27个单位签定医联体协议,建立双向转诊流程,对转诊病人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定期派人协助医联体单位开展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等业务,实现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举办了第二、第三期《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2018年版)》等相关知识培训班,开展了7次大型义诊活动接待就诊患者1500余人。严格执行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接受基层医院上转病人20人次。

3.加快推进“一小时医疗服务圈”建设。我市共21个街道,22个乡镇,245个行政村,已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行政区域全覆盖。全市乡镇卫生院2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3家)。按照“一村一室”原则,已建成村卫生室235家,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的目标,覆盖率达100%,基本形成“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

4.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中医医院建设引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面托管市中医院,先后派出62不同学科的临床技术专家指导海口分院工作解决了我市中医名医缺少,高端中医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从而提升了我市中医药服务质量。市中医医院联合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中医国际诊疗中心举办签约及揭牌仪式,成立中医文化交流基地二是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在全市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立中医馆;92.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3.33%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90.3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45%三是加强基层卫技人员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工作,共培训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卫技人员860人次。每年派市中医医院中医师6名医务人员到基层临床带教,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安排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与跟师学习,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四是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利用上海岳阳医院的优质中医药资源,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在市中医医院设立3间国内名医流派传承人工作室,建立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基地,促进市中医医院骨伤、脾胃、肾病、肝病、肿瘤、妇科、儿科、肛肠、康复、针灸、推拿、中风、颈椎病等特色专科建设。 

5.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指标,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各区实施。每年组织对各区进行年度督导检查和上半年督导检查工作,通报并督促整改。市、区卫健行政部门分批分项目组织开展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项目培训班。进村入户,进社区、机关,在农贸集市场、公园、广场、党政机关办公区、居民住宅小区,在电视台、公交车站亭、公交车身上进行宣传报道,深入居民身边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227.21万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202.45万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9.10%,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低保五保人口全部建立健康档案。

  6.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体系

1)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防控干预重点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老年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加强人群的健康管理指导服务,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度,逐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完成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项目,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逐步提高。2019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39324例(按审核日期统计),发病率1708.03/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我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起,累计报告发病人数526人,均为轻症病例,发生疑似或散发疫情191起。2018年7月和2019年9月,我市分别出现两起本地登革热疫情。所有疫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出现疫情蔓延,及时报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100%,预警信息及时处理率达99.07%。二是结核病防治。全市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为为82.68%;其中病原学阳性率37.99%,密切接触者筛查率104.30%,新病原学阳性患者耐药筛查率为82.87%;成功治疗率75.08%;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筛查率为94.44%。三是精神病防治。全市在册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9574人,报告患病率4.21‰,在管患者9512人,管理率85.67%,规范管理率77.78%;随访面访人数7915人,面访率82.67%;服药人数3758人,服药率74.46%。四是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碘缺乏病监测任务,共监测居民食用盐、人群尿碘等标本2400份;全市基层医疗单位共完成疟疾“三热”病人监测4549例,及时有效处置医疗机构报告的疟疾病例及疑似病例12例,共中确诊2例。五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龙华区、秀英区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已通过省级考核评估,目前正接受国家卫健委考核评估。全市报告死亡病例6312例(277.8/10万)、心脑血管病例7611例(401.98 /10万)、肿瘤9879例(434.8/10万);哨点医院报告伤害病例7424例。全市完成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分别为80011人、124214人、58847人。

2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及常见病防治服务,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形成了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私立医疗为补充妇幼保健体系。2019年投资1.3亿元,建设“海口市危后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海口市危急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和“辅助生殖中心”等三个中心为民办实事项目,对保障我市孕产妇、新生儿健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孕前检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产后42天健康体检以及儿童“4.2.1”体检完全免费的整套孕产妇和儿童保健体系,提高了母婴保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率,提升了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

3)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我市应急救治体系。一是建立市、区、乡镇(社区)三级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市、区、乡镇(社区)的三级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网络以及水、陆、空一体化急救服务体系,在本市建设市120急救中心直属急救站9个(城区)、医疗机构网络急救站5个(城区)、乡镇急救站6个(乡镇),基本实现急救站(点)城乡100%全覆盖,稳步提升我市应对灾害事故、传染病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急救能力水平。二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初步建立起了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由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分类处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也初步形成,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19年登革热疫情、2019甲子镇特大交通事故特别是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等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事故灾难面前,卫生应急工作开展迅速、处置有效,经受住了考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加强风险管控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全市每月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及分析。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覆盖率、完整率、及时率均达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置率达100%。完成各级信息上报,做好应急指令下达执行,迅速有效完成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医疗处置、患者转运工作及事件总结等卫生应急工作,突发事件上报率及处置率均达到100%。三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配备完善应急设施和装备建立有完整的应急队伍,包括灾难医学救援队伍、海上救援队伍、拟建空中救援队伍。开展急救技能的专业培训和普及培训工作共计开展专业类培训227场,培训人数7328人普及急救知识“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开展民众急救知识普及1881场,培训人数134676人投放AED230台。组建了海口市120急救志愿服务队,搭建了社会急救体系四是加强应急物资筹备。完善我市急救医疗物资储备体系,择地建设海口市急救医疗物资储备库,制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完成个人单兵装备、外伤应急、传染病防控、中毒处置、核辐射处置等重要急救物资储备。同时建立专人管理、储存调配、定期补充更新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备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在市120急救中心设置了专用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目前共有7大类:个人装备、仪器设备、创伤用品、防护消毒、现场管理、急救药品、一次性耗材等共106种应急物资的储备,总价值300多万元。

4健全医疗救治及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组织编制了《海口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优化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性。截止到目前,我已经建立起以海口市人民医院为龙头,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公立和非公立医院共同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全市设置床位1.69万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7.35张,其中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为0.33万张,占总床位数的19.53%。执业(助理)医师17526人,注册护士12924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92名;每千人口护士数为5.63人同时,我市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资本进入新型医疗服务业态领域,发展健康体检、医疗旅游、医疗美容、医养结合、中医养生保健、医学检验中心等健康服务新兴业态,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按照平战结合的方式,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机构,建立跨区域协作应急救治制度。平时由市120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医院(病区)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战时实施集中管理、统一调拨、采储结合等模式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5)做好爱国卫生工作。2017年7月14日,海口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9年云龙、演丰镇通过省级综合评审,由海南省爱卫会向全国爱卫办推荐为“国家卫生镇”,等待命名,将成为我省首批国家卫生镇,实现我市国家卫生镇“零”的突破;截止2019年底,我市已建成省级卫生镇16个,省级卫生村71个(行政村),省级卫生先进单位530个,市级卫生村429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965个。制定了《海口市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持续推进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建设,海口市列入海南省健康城市试点,取得明显成效,45项指标不断改善,演丰、云龙、新坡镇推荐为省级健康镇和一批省级健康村试点,以形成在全省可推广的模式,全面推广“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企业”等一批“健康细胞”繁殖工程典型;海口市农村改厕通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半年攻坚战行动,目前全市农村改厕达到了全覆盖。

(二)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市政府于2017年3月31日出台了《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和引导社会办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规定了一系列支持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资本进入新型医疗服务业态领域,发展健康体检、医疗旅游、医疗美容、医养结合、中医养生保健、医学检验中心等健康服务新兴业态,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一是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我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培养出海南省肿瘤医院、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海南现代妇婴医院、海南新健康美兆体检医院、海南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等一批高端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推进市人民医院与国际知名医院——梅奥诊所合作,开设“直通梅奥”远程会诊中心;建设社会办拜博口腔医院,积极引进拜博海南区域总部落地海口。海口医疗健康产业新业态正在兴起,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二是推动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出台了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服务领域,培育出海口恭和苑等一批高端的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健全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目前,全市27家养老机构全部与周边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协议,建立起合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三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出台了《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领域,全面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工作。先后培育出海南绿康元健康养生有限公司、海南珈和源养生有限公司海口香港之春养生连锁机构、海口新标榜康乐有限公司、海口大唐华艺养生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水平的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为国内外旅游者及当地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有效、低廉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受到了国内外旅游者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四是精简审批流程。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除外)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实施“两证合一”,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对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医疗机构执业登记这两个事项实行一次受理、一次审批;二是精简审批材料,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不再要求提供验资证明。“十三五”期间,共审批社会资本举办的各类医疗机构20家。

2.加大全科医师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业务水平。一是每年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充实基层卫生队伍。二是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依托海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推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助理)医生共274人。三是实施城乡对口支援计划,组织市属二级以上医院采取分片包干方式派专家下乡传、帮、带卫生院医护人员,2017年安排11批241名,2018年安排9批136名,2019年安排10批144名。四是通过定向委培、岗位轮训、带教等方式建设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2015年—2016年委托市中医药学校培训150名“农村医学”乡村医生,已到相关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六是分批组织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等252人到市属各二级医院进修,涉及内科、中医、妇产、检验、放射等17个专业七是每年开展急救知识、基本公卫管理、妇幼保健等多种培训项目,不断提升乡村医生水平和服务能力

3.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提升医疗信息化建设水平。依托海口市城市大脑示范项目,搭建了海口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完成了健康档案基础库、电子病历基础库和全员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整合海口市范围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初步实现市域医疗卫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通过市级平台对接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平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了标准化一站式服务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入了海南省远程会诊平台(蓝卫通),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入了海南省远程会诊平台(蓝卫通),海口市中医医院通过医疗影像云服务租用PACS系统,长期协助东山镇卫生院和长流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远程阅片,与上海岳阳总院连接实现远程会诊服务,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入上海第一妇婴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海口市骨科和糖尿病医院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连接,基层远程会诊系统覆盖全省205家乡镇卫生院,项目终端设备实现与升级平台互联互通,初步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功能。

(三)鼓励和发展健康产业

1.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医疗健康产业。2018年海口市医疗健康产业值总计91亿元,2019年105亿元,同比增长率15.38%,增加值约14亿元,超额完成2019年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超过10%的绩效考核职能目标任务。一是开展“敲门招商”引进优质医疗资源。组织参与医疗健康领域论坛活动、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等多种方式对接了多家知名医疗健康企业和组织。相继引进优质医疗资源落户海口,在高端医疗、养生保健、特需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临床科研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建设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填补了海南省骨科、糖尿病专科医院的空白。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合作,建立友好医院,设立专家工作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整体托管市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国际诊疗中心和名医工作室并长期与各大旅行社合作,为国外游客开展中医体验活动和中医药康养服务,提高了海口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影响力。二是积极服务民营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在海口设立医疗机构,不断加大服务力度,为民营医疗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协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动服务推动海南现代妇幼医院、海口互联网医院、中山大学达安基因“出生缺陷防控精准医学检验中心”等项目落地海口。与海南现代医疗集团合作共建海南现代国际妇幼医院项目,仅7个月时间顺利实现开工建设。

2.形成良好发展环境通过强化卫生监督能力建设,健全综合卫生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全面依法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确保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形成了健康服务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全面贯彻实施两孩政策。一是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出台《中共海口市委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海口市关于“十三五”期间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度的实施意见》,确保政策平稳落地。计生报表计,2019全市总人口232.79万人,人口出生率12.19‰,政策外多孩率3.69%,出生人口性别比115.03预计2020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35.4万人,人口出生率11.66(指标任务≤14.5‰),政策外多孩率4.5%(指标任务≤5%),出生人口性别比114.84(指标任务≤115),预计“十三五”规划指标任务较好完成。二是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测机制建设。强化户籍管理、婚姻、人口健康、教育、社保信息共享落实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简化生育服务证办理程序,大力推广便民服务、网上生育登记、代办服务、便民维权热线等,印发《海口市计划生育便民服务指南》12万份,提高办证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便民利民,群众办证满意率达99.8%以上。截止20202月,全市共有48986对符合政策的夫妻登记办理两孩生育服务证。

2.强化优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一是以项目带动妇幼保健整体发展。我市全面开展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医学检查,地中海贫血防控,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新生儿疾病筛查,城乡妇女常见病及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等项目,使妇幼健康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妇产孕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降低。二是积极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辖区内的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工作。截止20201底,全市共有58个单位(99间母婴室)符合建设母婴设施条件标准。目前22个单位(42间母婴室)已建设并配备完善设施配置

3.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一是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措施促进女性就业群体实现就业,如“春风行动”促就业社保补贴稳就业多种措施帮助就业等,并有效保障女性就业者合法权益。2016年以来,组织专场招聘会1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女性实现灵活就业申请社保补贴5000人。二是以项目管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将孕产妇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出生缺陷监测“三网合一”,做到关口前移,保障项目质量;加强0-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产检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等指标逐年升高;婴儿和儿童死亡率、低出生体重儿率、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等指标逐年降低。

4.关爱青少年成长广泛开展卫生健康咨询服务。推进海口市中小学校开设健康心理教育课和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利用“海口健康教育”公众号推送17条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健康相关新闻及科普知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几年来,共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健康活动35场次,覆盖海口市各类中小学校,覆盖青少年6000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

海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1.我市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不健全。四个区没有区属二级综合医院,网络不健全,影响我市医改中分级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2.妇幼保健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我市市级设置了妇幼保健院,承担了全市的妇幼保健和医疗服务;区级仅琼山区设置了妇幼保健院,并按要求承担了辖区的妇幼健康和医疗保健任务,其余三个区均没有区级妇幼保健院

3.传染病防治能力不足。海口辖区内只有一家省属的传染病医院,没有市级传染病医院;其它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也只有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及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设有传染病病区,开放床位也只有306张(负压病床14张),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很难满足诊疗服务需求;

4.医疗服务水平较低。高端、优质的医疗服务发展不够,低端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专科特色医疗服务存在空白,缺乏专科医院如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康复医院等;我市儿科医生匮乏,严重影响了儿科医疗服务的开展。

(二)疾病防控体制机制和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

1.四个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水平低下 我市各区疾控中心由于缺乏政府投入及支持,实验室检验检测水平距离国家要求的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水平差距极大,目前仅美兰、琼山区疾控中心承担着艾滋病初筛等个别检验检测工作,其余的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均由市疾控中心代为承担。

2.公共卫生体系网底薄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公共卫生网底,民营比例过大,人员配备不足、资金投入少、建设标准低、趋利性强、公益性缺失,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未能有效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许多公共卫生工作任务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3.市、区疾控机构人员编制不足,缺乏激励机制,人才流失严重。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市、区疾控机构不仅负责本市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还承担着我省北部区域临高、定安等市县的部分工作,各项工作任务量占全省任务量将近50%,现有的人员编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医生的收入普遍是疾控机构同级别人员收入的3倍以上,并取消了原来的加班补助、科研奖励等各种激励机制,再加上高级职称职数比例偏低,导致我市各级疾控机构人才极度缺乏,不仅没能引进高端人才,原有的人才还在不断流失,无法调动疾控人员工作积极性。

 

 

第二部分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发展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全省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全面推进“健康海口”建设,积极应对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一、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发展机遇

)政策导向支持健康卫生事业发展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健康中国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借助经济高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制度完善成熟等强大保障,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截至2030年),推动国内健康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并强调海南需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国际国内医疗资源合作,积极引进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鼓励医疗新技术、新装备、新药品的研发应用。

2018年10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海南省新的使命。自贸区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大力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和高端医疗服务,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建设一流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海南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并研究支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2019年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以海南省人民医院为龙头、以海口市优质专科医疗资源为依托,联动文昌、澄迈,打造“北部健康产业增长极”的发展目标。同时,鼓励海口市等医疗资源集中地区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扩展智慧健康服务辐射范围,加强健康信息采集和预警预测能

)良好经济基础促进健康市场规模扩大

近年来,我国GDP总量持续上升,国内生产经济总值实现了较快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带动了人民对于健康的认知与需求,促进我国居民人均卫生费用进一步提升。

海南省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特殊背景下,医疗健康产业于“十三五”期间实现快速发展。海南省卫生总费用占海南省GDP比重约10%(高于全国水平),且增长较快(2014年-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95%)。海南省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设定2025年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的目标,故预期“十四五”期间海南省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省内医疗需求人口持续增长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会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232.79万人。根据《海口市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研究稿)》,海口市常住人口2025年预计达到275万,2030年达到285万,并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海口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数保持增长,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2820.39万人次。未来随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整体产业的发展,外地迁入的长居人群及接待游客人次数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挑战

)医疗卫生供需矛盾突出

海南省医疗卫生设施普遍存在“底子薄、基础差、历史欠债多”等历史问题,海口市在省内属于医疗水平最高的地区,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市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医疗机构以综合医院为主,专科医院数量少、规模小、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辐射能力不强。此外,医院学科建设不平衡,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数量少于国内一线城市,导致省内疑难重症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部分疑难重症患者于岛外(如广州等地)就医。

)医疗卫生机构分布不均

现阶段海口市内三级医院均集中于中心城区,周边新城区缺少大型综合医院。同时,海口市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涌入市内三级医院就诊,导致城市医疗机构超负荷运转,而基层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不高。

)高端卫生人才队伍存在缺口

海口市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存在缺口,特别是基层卫生人员配置方面尤为突出。市内全科医师总量不足,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较弱,由于市内缺乏高水平的医学专科院校,卫生人才培养渠道较为单一,且受当地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海口市内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广度、深度、及精度方面存在加强空间,现阶段统筹建设的信息化平台较少,信息互联互通实施困难。在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功能尚未建立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三、基本思路

紧密结合海南省自贸岛建设目标及相关政策,借鉴和对标相关自贸区及省会城市的先进经验,进行海口市“十四五”期间的编制构想及未来定位,打造"健康海口、国际医疗旅游新都市"概念。全面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平台和决策指挥系统;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和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依托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建立市级传染病医疗中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国际卫生检疫合作和国际疫情信息搜集与分析。

四、未来五年目标

紧密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到2030年需具体实现的国家战略目标,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健康产业体系。此外,到2025年,市内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卫生计生整体发展及居民健康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持续完善健康制度体系,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于市内基本形成,一批重大疾病危害被消除,打造市内卫生保障战略支点。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大幅提升健康服务质量及水平,推动市内优质医疗资源和健康产品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增大:逐步形成全方位及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业、通过创新驱动的健康制造业,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促进卫生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持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相关制度,促进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重大举措建议

)建设国家南部区域医疗分中心、海南区域医疗中心海南自贸岛涉外医疗中心

海口市全面提升市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诊疗及服务水平,打造海南区域医疗中心。在医疗诊疗方面,集中资源打造3~5个国家重点学科,建立海口市医疗特色专科,并通过创建国家重点学科的过程,带头影响其他专科的医疗诊疗及科研能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水平,加快形成区域医疗"高地"。在医疗服务方面,则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落实并优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实施“走出去”及“引进来”的发展模式。海口市依托省会城市强大的医疗资源与健全的医疗保障能力,与博鳌等医疗政策开放地区优势互补,形成“相互协同、各有分工”的联动机制。同时,与国际医疗进行接轨,引进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满足外籍患者或特需医疗需求,打造医疗市场服务竞争力,促进提升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诊治及服务水平。

提升卫生医疗服务水平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基本覆盖临床主要专业,发挥专家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完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机制,建立医疗质量年度分析通报制度,构建质量控制与监督执法联动机制,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落实,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推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覆盖范围和入组比例,实行病种规范化治疗。

)夯实基层卫生医疗服务 

健全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夯实基层卫生与健康平台,推动公立一级医院、医院外设门诊部向社区健服务中心转型。加强社区健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医疗装备建设,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扩充社区健服务中心药品配置品种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重点提高流行病学及地方性疾病调查、应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推进医防整合,促进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协同;加强重点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提升疾病趋势研判、预警和风险评估能力,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强化职业病防治信息监测报告管理与互通共享,推动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加快推进中医中药发展

以特色优势明显、管理规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以学术创新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领先的学科(专科)为载体,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综合实力。鼓励中药制剂研发和应用,促进名老中医经验和临床验方的转化,推动制定院内制剂省内调剂使用政策。设立黎族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和发展资金,鼓励科技人员加快黎族医药科技成果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各类资本和企业参与黎族医药产业发展。

加强卫生人才专项建设

加强紧缺人才建设,立足需求导向,加强基层紧缺人才建设。改革人才管理机制,着力人才优先发展、释放“人才红利”,加快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健全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医教协同,建立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供需平衡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设立创新人才岗位和人才奖励基金,激发医务人员创新活力,驱动行业创新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医学院校办学规模和结构调整,支持创建确有必要设置且具备基础条件的医药卫生类院校,严格控制中职学校设置。

)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医学科学研究,围绕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和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医学科学前沿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积极组织医疗机构创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省临床研究中心、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等科技基地平台,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医药科技资源和优势,支撑服务科学研究,打造各具优势特色学科集群。加强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建立健全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另外,依托海南自贸港和博鳌乐城国际旅游医疗先行区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切实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讨相关政策松绑及优惠政策,降低外资或社会资本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康养服务机构、医药集团、医疗设备及器械生产机构入驻门槛,提升海口健康产业营商环境,加大投资吸引力度。

)加快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加快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省、市(州)、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按层级联通所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跨部门的综合管理应用,助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与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大健康、大行业跨界融合,重构医疗健康产业生态系统。促进健康医疗信息化新业态发展,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能力。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版权所有: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海口市长滨路8号16号楼北 电话:0898-68707012

举报电话:0898-68707015 举报邮箱:hkswjw@haikou.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22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257号 琼ICP备19003404号-2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